前一陣子在 IG 上開了一個問答,有媽咪問我會不會放在精選動態裡。今天我把這些問答都整理起來,直接上傳到部落格!
「寶寶副食品相關」
❓ 問:有遇過寶寶真的噎到的時候嗎?
👉 答:幸好沒有~
其實寶寶噎到的機率比幼童還少,因為:
1️⃣ 這時還保有更敏感的作嘔反應,可以防止食物誤入氣管
2️⃣ 幼童比較愛跑跳,這種行為會增加噎到風險
3️⃣ 幼童社交場合比較多,又會自己走動,很容易趁家長沒注意的時候接觸到高噎到風險的食物(整顆葡萄、熱狗、堅果、硬糖)
擔心寶寶噎到的話建議去看一下我的 IG 帳號首頁 ➡️ 精選動態 ➡️ 害怕噎到
👉 這裡有一系列乾貨滿滿的文章
如果寶寶在噎到風險比較高的情況中進食,或者咀嚼功能還沒有很好,建議準備任何食材都以適合6-9個月大寶寶的方式準備
❓ 問:一歲寶寶要安排多少餐固體?想加早餐,但已經想不到準備什麼了
👉 答:一歲左右目標三餐+0-2個點心
早餐原則上一種澱粉、一種蛋白質、一種水果/蔬菜
我通常會準備
🔸 澱粉:吐司、鬆餅、饅頭、麵包、粥
🔸 蛋白質:蛋、花生醬、肉丸、魚、或前一晚剩下的蛋白質
🔸 水果蔬菜:有什麼給什麼
然後不需要掉入「早餐一定要給哪種食物」的誤區,因為寶寶才不懂咧!我也經常早餐給他前一晚晚餐,中午給沒吃完的早餐
只不過我會注意不要連續超過2餐給一樣的食物,不然他會膩 🤣
想要12個簡單的寶寶早餐食譜嗎?請參考這篇 ➡️ 連結
❓ 問:什麼時候適合讓寶寶開始練習用湯匙叉子吃東西?寶寶目前8個月還在練習用手吃手指食物
👉 答:你想要的話可以從6個月大就開始練習使用湯匙叉子,這時候寶寶已經會拿東西塞嘴巴了,教學方式可以參考這篇(連結)
如果你願意的話,可以每餐都給湯匙或叉子,寶寶會不會用是另外一回事 🤣 但是不給他餐具,他就一定不會用。要有耐心~差不多18-24個月大才會例行性使用餐具。
❓ 問:請問目前8個月大的寶寶,想讓他試著使用餐具,他拿著就亂丟,這樣是要再過一段時間再讓他嘗試,還是繼續
👉 答:看家長意願~不過這個月齡亂丟餐具很正常 😌
建議平時
1️⃣ 可以先用餐具舀或插起食物,放寶寶面前或桌上讓他自己抓,送往嘴巴。如果需要的話大人可以用手指放在寶寶拿餐具的手腕下,輕輕將寶寶手推往嘴巴方向
2️⃣ 給餐具時大人用同樣的餐具示範應該怎麼使用
3️⃣ 寶寶丟餐具時大人不要太大反應,把餐具拿回來,提醒「餐具可以用來插/舀食物或擺桌上。如果你想丟東西等一下吃完飯再去丟球。這種糾正行為最多2次,丟第三次時直接把餐具收走,告訴寶寶「你今天很難控制手手,我把餐具先收起來,我們下一次再試試看」。久了就懂丟餐具=沒餐具用。
這是很需要耐心的,而且例行性使用餐具需要18-24個月大之後
❓ 問:
想詢問目前寶寶7個月,不愛吃副食品,也不愛喝奶,擔心營養水分不足,怎麼辦?
BLW寶寶11個月了,但生長線有點下滑。一歲應加餐減奶,但有點擔心生長線會不會下滑更快 🥺
👉 答:我兒子6-9個月大時吃得還行、奶喝得比較少,但體重幾乎沒什麼增長。後來我滿擔心的所以帶他去看泌乳師(擔心一歲以下寶寶體重應針對奶的部分做調整,因為同重量的奶跟食物相比,奶的營養更均衡、熱量更多)。泌乳師看了一下說寶寶精神不錯、也還在生長曲線上,可能就是生長速度變慢了,不需要我想像中那麼多奶跟食物。如果擔心營養水分不足,可以參考之前發的文章來判斷寶寶是否有吃夠(連結)。
寶寶生長時體重、身高、頭圍的百分比多多少少會有些浮動,但只要他維持自己的生長曲線就沒什麼問題。我兒醫說如果體重沒增長但是其他指數(身高和頭圍)有增長那就代表寶寶有在成長,不用太擔心。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參考這篇文章(連結)。
一歲後原則上應該加餐減奶沒錯,但是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。請按照自己小朋友的狀況調整步調,需要時可以慢一點再減奶加餐。兩位有疑慮請諮詢兒醫!
❓ 問:想問 BLW 是不是餐餐要花很多時間備餐以及陪寶寶吃飯~
👉 答:還好欸~
其實BLW可以不用很複雜,就用安全的方式準備各種食材給寶寶就好。我剛開始就是這樣,然後等寶寶試過30-40種食材他就可以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(當然,給寶寶的食物形狀跟調味要稍作調整)。我平時在 IG 分享的食譜都會以一種新食材做主題想食譜,後面也會分享食材的準備方式,可以參考看看喔!
如果本來就經常下廚可以用上述方式。如果你不常下廚,或者平日要工作,也可以週末一次做好幾種,部分放冷藏,部分放冷凍,要吃的時候再加熱吃就好(真的很方便!)
陪寶寶吃飯時間多久要看寶寶,大部分寶寶坐餐椅10-20分鐘就差不多了。我兒子當時可以拖很久,一餐40分鐘 🤦🏻♀️ 如果我無聊就會聽書、播客 🤣
❓ 問:大概從什麼月齡開始大人跟小孩直接吃相同食物
👉 答:通常寶寶有試過30-40種原型固態食物後就可以開始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(當然,食物形狀跟調味還是要稍微調整)。如果從6個月大開始 BLW/手指食物,差不多8個月大就可以開始親子共餐囉!
趁早讓寶寶親子共餐的好處除了不用特別準備寶寶副食品之外,還有寶寶從副食品銜接大人食物比較無痛(寶寶習慣從小吃大人吃的食物,就比較不需要專程給他準備他能接受的特餐)。
不過每個寶寶跟家庭狀況不太一樣,原則上盡量1歲左右開始親子共餐就好。1歲做分水嶺是因為這時寶寶大部分營養應從食物攝取,奶變成輔助。
❓ 問:美國除了咖啡廳外你們會選哪類餐廳跟寶寶一起共食?目前覺得澱粉蔬菜好解決,蛋白質有點難~
👉 答:其實都可以欸
美國餐廳裡常出現、適合寶寶吃的蛋白質通常是雞腿肉、鮭魚、蝦、牛排、豆腐、和各種豆子。牛排要求全熟(切成條就能當食物固齒器),蝦要縱向切半比較安全。
不過一般美式餐廳、早午餐餐廳、中式餐廳好像比較好找適合寶寶的餐?
怕鹽分過多點餐時可以要求「no salt, no soy sauce, no spicy, other sauces on the side」(不加鹽、不加醬油、不要辣、其他醬料分開放)
其他細節可以參考我過去的文章:連結
「陪玩相關」
❓ 問:想問六七個月的寶寶,要陪他玩什麼會比較好 🤔
👉 答:這個月齡主要還是繪本、感官跟抓握系列玩具跟固齒器吧
然後還在練坐、爬、站,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引導他
坐:在寶寶面前放一個可以撐上半身的小盒子或直立式玩具,再用其他玩具引導他坐直
爬:跟上面一樣,但是大人跟玩具在他面前引誘他前行。另外,推這種玩具(美國家長人手一台,連結)。讓寶寶手撐著板子,膝蓋跪地上,慢慢練屁股離地。久了肌肉就會變強壯,自己可以爬行(爬行對寶寶真的很重要!可以練很多重要大肌肉~不可忽視喔!)
站: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沙發上,讓寶寶從膝蓋跪著的姿勢,隨著寶寶伸手拿玩具,自發站起來的瞬間扶住他的腳,給他一點輔助。
❓ 問:想請問將滿一歲的寶寶可以玩什麼玩具,或者大人可以跟他怎麼互動
👉 答:
語言發展:繪本、唱歌+帶手勢的簡單舞步
感官遊戲:玩水、倒水、摸不同東西(花、草、沙、米、水果、冰塊)、玩具樂器
練習走路:讓寶寶抓著豎著的物件(欄杆)走路 ➡️ 豎著的物件無法讓寶寶負重,難度更高、父母站在寶寶身後或身前牽著寶寶的手輔助(手手高度要在寶寶肚臍左右)
精細動作:疊杯子跟積木、把不吃的東西放 No Thank you(空)碗裡
自理能力:擦桌子或地板(寶寶吃副食品時把手當雨刷器弄髒桌子時丟給他一塊布,他會順勢擦桌子)、將衣服放入跟拿出洗衣機(這個月齡左右寶寶會瘋狂沈迷將東西拿進拿出容器的階段)
「其他問題」
❓ 問:請問如何幫助小孩晚上自主入睡?目前5個多月,謝謝 😊
👉 答:自主入睡我以睡訓統稱喔~睡訓不像一般人認為只有超嚴厲的「哭聲免疫法(Cry It Out Extinction)」,也有很溫和的「抱起放下法」,我附上一篇總結得很好的文章(連結)。
要選擇睡訓方式時可以考慮:寶寶脾性(執著的小孩訓練較久)、父母耐心跟目標睡訓時常(溫和的方式通常更久)、父母想給予多少輔助。
只不過要注意的是:
1️⃣ 挑選寶寶沒有生病長牙,父母晚上睡不好也無所謂的期間睡訓
2️⃣ 決定要睡訓後就不要心軟,寶寶在哭的時候提醒自己下定決心睡訓的理由(睡眠品質好的話,寶寶才能健康長大,父母能更有愛心)
3️⃣ 寶寶睡眠環境一定要安全,最好讓寶寶穿著睡袋、睡在只有包著床單的嬰兒床墊上
4️⃣ 睡訓時一定要用寶寶監視器查看,萬一寶寶是因為有生病危險哭泣,你才能即時處理
5️⃣ 睡訓成功後每逢寶寶生病、長牙、睡眠倒退期,還是有可能需要重新訓練 🥹
❓ 問:恭喜!做的很用心喔!你覺得生完多久之後可以回職場啊?
👉 答:謝謝 💕
我覺得什麼時候回職場要看很多因素:產後恢復、經濟狀況、有無外援、育嬰假請多久、個人意願...等等
我是全職媽媽所以我可能說的不準 🤣
但是我覺得寶寶一歲以前真的長~太~快!發生很多事情!每一兩個月就要調整作息(奶量、副食品、睡眠)、新的粗大動作進展、長牙、睡眠倒退期、經常看兒醫做例行檢查
然後寶寶每次遇到上述狀況可能都會影響睡眠 🥹 感覺一歲後寶寶會逐漸比較穩定一些
❓ 問:想請問有什麼美國必買的育兒用品,謝謝 😊
👉 答:
衣服:Carters, H&M, Target 品牌 Cat&Jack 跟 Cloud Island 可愛、價錢算便宜、質量不錯
玩具:Target 選項很多也時不時打折(Melissa & Doug, Lovevery 超貴但質量都很好)
鞋子:Stride Rite、See Kai Run、 Ten Little
任何嬰幼產品:Target(實在太好逛、又常打折!)
其他東西我覺得台灣應該都買得到,或者有更好的選擇吧~
如果有在美國停留久一點,我真的滿推用亞馬遜訂防濺墊(連結),在我敷衍偷懶的快速查詢之下感覺台灣買不到這種~我覺得很好用。除了墊餐椅下面還能在陪小孩玩感官遊戲、美術、煮飯之類的情況使用!
暫時只想到這些
希望以上的問答有解決一些你們的煩惱。如果你有其他問題的話歡迎到 IG @readysetsolids 私訊或留言、或 email 我(general@readysetsolids.com)。
Comments